作为建筑家、作家、诗人,林徽因不仅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斐然,还与其丈夫、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共同开拓了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先河。才貌双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传奇女子的成长历程与她的家庭和留学经历密不可分。
1、出身名门少年游历欧洲立下攻读建筑志向
林徽因出身名门,父亲林长民是早期留学派,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林觉民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8岁入读上海小学,12岁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年仅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在英国伦敦深受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期间,她还与才华横溢的诗人徐志摩相遇,自此对新诗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少年时代的丰富经历及对多个领域的深入涉及,培养了林徽因对建筑、艺术、诗歌等方面的浓厚兴趣,多才多艺初见端倪。
2、赴欧美留学深造领悟东西方艺术的真谛
1924年,林徽因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共同赴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因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注册在美术系,但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年从宾大毕业后,林徽因又入进入英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为夫妻后回国,开启了夫唱妇随、为中国建筑贡献所有的传奇一生。在欧美留学期间,林徽因深得东西方艺术的真谛,加上深厚的文学造诣,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在林徽因身上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中西文化造就“文化林徽因”英语是内在思维
林徽因所接受良好学校教育、游历欧洲、留学欧美的经历在当时是普通家庭无法提供的。在谈及西方文化对自身的影响时,林徽因也承认她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英语对于她来说,不仅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更是一种外在的表达方式,可以说中西方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
林徽因流利的英语,让她即使是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公主一角也游刃有余,在当时的文艺界占有一席之地。一代才女林徽因用她的才情影响着中国建筑史,留下一首首清丽、婉约的诗篇,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一道永恒的风景,被世人所怀念。
4、宾夕法尼亚大学介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是著名的常春藤名校之一,也是北美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由美国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开国元勋、《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避雷针、富兰克林炉及远近两用眼镜等的发明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于1740年,建校时间早于美国建国(1776年)。在2016年US News发布的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列全美第9名,全球第14名,并被评为全美最受欢迎大学之一,被普林斯顿评论评为十大梦想学校之一。
宾夕法尼亚大学现有的12个学院分别是:文理、商业管理、工程、医学、护理、牙医、兽医、法学、设计与规划、教育、社会工作和通讯学院。文理学院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外,还开设了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方面的课程,现拥有28个系及500多位固定教师。中国学生本科通常都在文理科院校就读,选择的专业多为工程、商务、法律、经济学等;研究生一般倾向于计算机和信息科学、金融、法律、化学、生物学等专业。
关于招生,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招生办公室表示:“对于各国学生的招收人数,我们不设限额,只遵循‘接收全世界最优秀学生’的原则。”想要留学美国的小伙伴早做准备吧。
柳橙网每天为关注留学的小伙伴提供最新资讯,关注柳橙网微信liuxue-1orange了解更多热门动态,欢迎在线咨询柳橙网:www.51liucheng.com
柳橙购买推荐
收起